经典阅读
您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阅读写作 > 经典阅读 > 正文

文学院杨晓霭院长在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2018-09-26 00:00   来源:
  【字体:


杨晓霭

2018916日)

 

亲爱的2018级新生同学们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我们文学院举行的第三个开学典礼。201694日,首届29名同学来到兰州理工大学,走进我们文学院,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老师们张开双臂迎接了他们的到来,老师们的共同心声就是:“我们的宝贝来了。”这是我们文学院这个小家庭里,每一位老师从心底里发出的对每一位同学的呼唤。今年,“我们的宝贝”,从29名增加到了97名。

    第一个开学典礼上,我的致辞里,表达了一位从教32年的老教师积存多年的心愿,关键词是“历练”,希望大家在四年里,能够锻练胆、识、才、力。第二个缺失了的开学典礼,我在准备好的致辞里,分析了我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教学回归到大学本科一年级教学时注意到的问题,关键词是“珍惜”,希望同学们能珍惜大学宝贵的时光,珍惜大学生活所赋予我们的一辈子的情义。今年的开学典礼,我的关键词是:“敬畏”——敬畏人格、敬畏专业。

一、敬畏人格

近代大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曾在苏州学生联合会上作讲演,开门见山讲道:“如果我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词地答道:‘为的是求学问。’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同,或者竟自答不出来。”接着梁启超先生语重心长地说:“诸君啊,我替你们回答一句罢:‘为的是学做人。’”

我们中华文化以礼乐为核心,“做人的标准是修成“君子人格。孔夫子一直坚持君子人格的修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君子人格修成的基础是“诗”。对我们文学院的师生来说,“诗是吾家事。”“诗”是文学的象征。什么是文学,中外学者极为精练地概括成一句话:“文学是人学。”这就是说,我们所选择的专业就是人格养成的基础。孔夫子对修成君子的阐述,仅仅从用了“君子”名称的语录看,就频繁地出现在他的课堂教育中。《论语》第一篇《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大家能出口成诵的。《为政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里仁篇》:“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一心想的是道德修养,小人天天挂念的是如何敛财。君子想的是法则、规矩,小人想的是小恩小惠的拉拢。《雍也篇》:“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于“文”要广博,用“礼来约束。这样也可以不至于离经判道了。

走进文学院,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就要思量如何成为一个“文学的人”,练就文学人的君子风度。君子风度的修练,需要精心、细心的涵养。我借一位词学大家的话来做比方。

况周颐著《蕙风词话》专门有一节论“词之风度”:

“问:填词如何乃有风度?答:由养出,非由学出。问:如何乃有养?答:自善葆吾本有之清气始。问:清气如何善葆?答:花中疏梅、文杏。亦复托根尘世,甚切断井、颓垣,乃至摧残为红雨,犹香。”

“清”是中国审美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与外延。仅就字义而言,大家可以翻开辞典查一下或者“百度”一下,看看有多少种。从水的纯净透明到环境的洁净,从人心的安静、品格的高洁,到处世的不乱、行事的公正,可见要“葆”一个“清”字多么不容易。而“清气”和“俗气”相对,“清气”从天空中的清明之气到人格中的光明正大之气,不包藏私心,更不容有祸心。象征“清气”的植物是疏梅,是文杏。“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文杏”——银杏、白果。他们都生长在尘俗中,甚至生长在断井、残垣的破败环境中,更有甚者被风雨摧残零落,但他们总是飘散着清香,把美好留在人间。

大家都知道,我国近代有位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他在1895年撰成《救亡决论》,感叹当时社会风气败坏,写道:

“昨者,有友相遇,慨然曰:华风之敝,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呜呼!岂不信哉!岂不信哉!

一个人如果失去内心的道义守则、不讲诚信,就会外化为造假、作伪,最终沦为无耻之徒。“不作伪”是做人最基本的品格,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做一个“人”,却不讲信誉,出言无果,玩弄把戏,工作中、学习中,浮皮潦草,自欺欺人,最终会丧失做人的本分。

社会是由一个一个的人组成的,学院是由一个一个的人组成的。文学院需要“风清气正”。“风清”必须人清,“气正”必须人正。希望每一位同学,和全院师生一起,敬畏自己的人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敬畏自己的为人,做一个真实守信的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当人人都能敬畏做人,发扬自己的高尚品德、传播自己的高尚品德时,我们的学院一定会走向“至善”的光明境地。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在人们心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与日俱增。那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让我们时时仰望苍天,俯看大地,把敬畏存在心里。

二、敬畏专业

我们已经进入了“地球村”时代,跨文化的国际交流已然成为常态。在全世界凸显自己的母语,发展自己的母语教育,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大背景下,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已经被推向了人文学科的前沿,这是大势所趋,是时代使然。当前,中、小学语文课的大力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的大力开展,不仅仅是母语教育不足的补阙,而正是世界文化大变革的必须。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是中华民族用来了解历史,研究文化,修养自身的有效工具,对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人文价值和社会科学价值。今年我们的招生,有一个新变化。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行了文理兼收的录取方式。到校的33位新生中,应该有23位是理科的考生。在家长见面会上,我问了同学:“中学分科选择了理科,为什么上大学了,把汉语言文学专业选为第一志愿?”有一位同学非常坦率地告诉我:“想当语文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老师们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有土木工程学院、机电学院、材料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理学院的学生或者来文学院听课,或者想转到汉语言文学专业。有一位土木工程专业的同学快到凌晨一点了,打电话给我,说:“老师,你帮我转一下专业,我就想当一个像你一样的文学教授。”他的话让我非常感动,我第二天一大早就去了教务处,为这位同学咨询、争取转专业的机会。虽然没得到允许,但启发我们应该给同学们一个机会。

同学们,当我们了解世界的变化,我们就会明白,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仅仅是当一个语文老师或文学教授的必须。当我们了解世界的变化,我们就会明白,我为什么一定要说要敬畏我们的专业了。因为,当我们选择汉语言文学作为自己的专业时,我们就成了义不容辞的母语的学习者、发扬者、传播者,我们便共同肩负起了时代赋予我们的铁血使命和艰巨任务。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典型的传统学科,一直被誉为文科的万能专业、传统的强势专业,用人渠道广,就业面宽,人才需求稳定。网络时代的到来,更加使我们这个历练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专业成了时代的宠儿。最近刚刚举行了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大赛,在我们参访咱们学校的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创客梦工厂”时,指导老师们感叹最多的话就是:我们的学生太需要加强语文表达能力了,我们的团队如果有文学院的学生加入就好了。工科的同学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创意,做了一个漂亮的模型,更需要最为优美地描述给观众,最为准确地介绍给投资者。当听到创客梦工厂的老师说这些话的时候,我完全明白了为什么清华大学开设了一门人文通识课《写作与沟通》,竟然会得到举国上下乃至海外友人的点赞,认为“这才是一流大学的样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凝聚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蘊藏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需要我们有“板凳不怕十年冷”的硬功夫。

当代华人世界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余英时论读书,他说:“我希望中国知识界至少有少数‘读书种子’,能维持着认真读中国书的传统,彻底克服殖民地的心理。至于大多数人将为时代风气席卷而去,大概已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了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就要有做这“少数读书种子”的准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正是我们汲取精神养料的源泉,能指导我们明得失、鉴是非、知兴替、辨善恶,提高品德修养,养成君子人格,把自己培养成真正的能够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敬畏专业的同义语就是严肃认真地对待,请严肃认真地对待我们的专业,严肃认真地对待我们的人格。

时光易逝,岁月如电。文学院作为兰州理工大学最为年轻最有朝气的学院,正在一步一步地凝练特色,正在一步一步地成就个性。“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修养品格,学好专业,成就一个文学人的“我”,应该从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就开始了,应该在军训的操练中就开始了!让我们全院师生,大手拉小手,一起来修养人格,建设专业,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